中医的理论,相对于西医来讲,没那么复杂,主要就是两块内容,一个是医理,一个是医术。我们学习中医,不管你怎么学,基本就是这两个。
医学是基于人,这个高级生命活动而展开的。中医是从人的神、气、形三个层面入手的,古人研究人的生理、病理、诊疗以及养生总结形成一门理论,这个就是医理。
简单点来说,医理是为了阐述人的生理、病理、诊疗的内容,有了这些内容,便有了依据,治疗疾病,就是以这个标准为依据的。
那么医术呢?传统的中医医术,分别为药、针、灸、砭、按跷与导引。六种医术,又称之为“中医六艺”,历代医家都是非常重视的。后续的发展把用药和用针的给分开了,形成开方的中医与扎针的中医,还有一类以艾灸、推拿为主的中医,中医的分类,是以医术的不同而分的,但是医理是统一的。
医术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问题在什么地方,是依据医理分析得知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每一种医术怎么使用,内经里面,有详细的论述,大家可以看看。
学中医,简单的说,一个是医理,一个是医术。我们这些年,从事中医教学的经验来看,学习中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逐步的进行,分别是中医筑基、临床理论、临床医案、临床实践,其中的次第,是不能乱的。
下面我们就四个阶段,给大家讲一讲,该如何学习。
学习,就要有教材。现代人说学中医,要从内经、伤寒学起,从根本上入手,结果呢?大家云里雾里,搞了半天,连最起码的中医概念都没有。内经和伤寒,是在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后,才能够学得明白,体会才有的。
可以这么讲,只从有了中医教材后,不管是师传的,还是家传的,都是从教材入手学习的。因为古人的书籍,根本看不懂,文化知识所限,根本学不了。
民间教学与官方教学,不一样的地方,是在临床经验的传承。过去父传子,师传徒,那个时候,师徒感情深,徒弟相当于半个儿子,这个传承是毫无保留的。
我给大家讲的学习计划,是从教材入手的,然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再深入古人的经典中学习,两个层次,是不可越次第的。
一、中医筑基
首先第一个阶段,为筑基阶段,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一个筑基的阶段,中医这门古老的艺术,也不例外。
大家可不要小看,基础的东西,这个是我们学中医的根基,也是临床诊疗的根基。我临床诊疗时,靠的一个是中医基础,一个是西医基础。基础是什么?基础是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的总结,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是原则性的东西。
比如说肺上的病,怎么治?很多人说,宣肺化痰、补气化痰、辨证论治,这些都对,但不是核心。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恢复肺的宣发与肃降的功能,因为这是肺最根本的生理功能,不管感冒也好、肺炎也好、肺癌也好,都是这么一个治法。这种见地,就是源自于基础的理论。
大家要从这个高度上,来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我给大家推荐四门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与《方剂学》。
这四门课,怎么学?现在淘宝上,不是都有各大中医院校老师讲的课程视频吗?你们买一份,花不了几块钱,跟着老师一点一滴的学习,不要急,先打好基础。
二、临床理论
四门基础课,学好以后,基本上中医的核心理论,都有所掌握了,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的学习,我称之为临床理论阶段。
因为前面的学习,是纯理论的,后面的学习,是介于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内容,既包含了前面的基础,又涉及了具体的病症诊疗,向前进了一步。
进的这一步,很关键,它是把基础理论运用到临床病症具体诊疗中的一个示范。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把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吗?这一阶段,正好就是学习这个的。
这一阶段的课程,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讲义》、《内经学讲义》、《针灸学》这几门课,同样这些课程,在网络上也可以买的到。
另外我还想推荐大家学一点西医学的知识,因为当前社会,患者基本都是拿着西医诊断、检查报告来看病的,所以要懂一些西医的知识,西医有一门课,叫做《临床医学概论》,这一门是整个临床医学浓缩版。
通过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学习,我们基本上掌握基础的医理,以及临床病症的具体诊断与辨证论治的过程。学的认真的人,这个阶段学习,可以建立起六经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
三、临床医案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就要进入临床医案的学习阶段了,医案是临床医生在门诊过程中,记录的详细病症的诊疗过程。
这个较前面两个阶段,又前进了一步。现代中医教学中,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医案的课程,以至于学习了理论不能跟临床病症衔接上,才导致了一上临床,不知所措的现象。
关于医案,有古人的,也有当代人的。我给大家推荐几本,大家比较公认的经典的医案,古代的比如有《经方实验录》、《临证指南医案》、《名医类案》等等。当代的名医的医案,比如刘渡舟、赵绍琴、蒲辅周、李可的医案等等,也是大家学习的范畴。
从医案的角度,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外感病的医案,一个是内伤杂病的医案。这个大家,可以自行的选择一些医案来读一读,比如妇科的医案,儿科的医案,内科杂病的医案等等,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临床实践
大家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基本上中医理论与诊疗体系,都掌握了,这个时候,就要下临床进行实践了。
现代有一些中医,不看病,到处讲学,其实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医。没有临床的话,只能说是中医学,有了临床才能称之为中医。
因为学习和具体看病是两码事,就好比,学习射击,理论你都掌握了,射击的时候,你能打的准的吗?不一定,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没有实践,敢说学会射击了吗?同样的道理,不看病,能说我会中医吗?
所以大家一定要临床实践,实践有两种,一种是跟诊学习,拜一个老师跟诊学习,另一种就是坐诊看病。
这两种,又是一个次第,跟诊是前提,坐诊则是最终目的。
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的,而实践反过来,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学习中医根本就是,反复的,从理论到实践中去,再从实践到理论中来,这样经过几个轮回,中医的理论体系就基本形成了,中医也就基本学成了。
四个阶段是学习中医比较完整的次第,大家依据这条主干路学习,一般不会走偏,也不会原地踏步。至于今后的扩展学习,大家可以按照历史的主轴,对每一个时代的中医,都可以学,他们的思想与经验,这些属于旁支,为了丰富我们的理论体系的。
今天给你们讲的内容,是比较系统的,它覆盖了,学习中医从简单到复杂,整个理论体系,都包含在里面了。
能不能成功,就要看大家有没有这个恒心,这个毅力了!
作者: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