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白枕鹤在密云水库觅食(拍摄 by 为民)
二、鸟调
8月初,我作为一名鸟调志愿者,与鸟友一同前往沙河南岸进行鸟调活动。鸟调即通过人为观测记录的方式,对某一地区鸟类在不同时节的种类、数量、状态等重要生态信息做详细的观测与记录,以此所得的数据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评估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实时动态监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鸟志愿者们在沙河沿岸进行鸟调
天刚亮,我便起床前往沙河水库大坝与鸟友汇合。我们的任务是南岸线路。我们陆续记录到了骨顶鸡、苍鹭、绿头鸭等北京常见鸟类,同时也记录到了翘鼻麻鸭、琵嘴鸭等少见鸟类。鸟调与观鸟活动不同,鸟调并不是为了欣赏动物或观察动物行为,而是要尽可能准确、客观的记录鸟类物种与数量。
沙河水库南岸鸟调线路图
三、发现小灰瓣蹼鹬
当鸟调接近尾声,正准备结束回程时,我的瞥见河道中一只白色的小鸟。我立刻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这一只黑白灰相间的鸻鹬类小鸟。我赶紧叫住鸟友,请他帮我一同确认,鸟友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会,激动喊了出来:这好像是一只灰瓣蹼鹬!
在水中觅食的灰瓣蹼鹬 (拍摄 by 北爸)
四、轰动京城鸟圈
灰瓣蹼鹬是在北京极其罕见的鸟种,很多年都不一定能记录到一只。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把录制的小鸟视频发到鸟友群里,希望大家帮忙鉴定种类。视频在群里瞬间引起了轰动,大家确认这是一只极其罕见的灰瓣蹼鹬。消息传出,可谓轰动京城,北京众多鸟类爱好者纷纷慕名前来。人们纷纷拿出望远镜和照相机,争先恐后地看一看这个难得一见的小家伙。甚至有很多“京城观鸟大佬”都慕名前来,一睹这个小家伙的“真容”。好友跟我说,灰瓣蹼鹬在北京的记录极少,上一次还要追溯到8年前在通州的一次记录。
鸟友们围坐岸边拍摄小灰瓣蹼鹬(拍摄 by 深水炸弹)
美图欣赏:在水中觅食的灰瓣蹼鹬(拍摄 by 友余)
美图欣赏:在水中的灰瓣蹼鹬(拍摄 by 娄方洲)
美图欣赏:在水中的灰瓣蹼鹬(拍摄 by 娄方洲)
五、灰瓣蹼鹬
灰瓣蹼鹬(学名:Phalaropus fulicarius)是瓣蹼鹬科瓣蹼鹬属鸟类。小型水鸟,体长20-24厘米。嘴短而粗,繁殖期黄色,尖端黑色,脚褐色,趾具黄色瓣蹼。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靠近北冰洋海岸的苔原沼泽地带,特别是湖泊、水塘和溪流附近的苔原沼泽。非繁殖期则主要栖息于富有浮游生物的海洋上,迁徙期间也出现在内陆大的湖泊与河流等水体中。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浮游生物为食。其越冬于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非和智利海岸地区,有时也出现于欧洲西海岸。迁徙期间见于中国新疆、黑龙江、河北、上海和台。
虽然灰瓣蹼鹬对于中国鸟友来说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鸟种,但是该物种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金鸡独立的灰瓣蹼鹬(拍摄 by 深水炸弹)
灰瓣蹼鹬正面照(拍摄 by 娄方洲)
六、命运多舛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都有上百名鸟类爱好者慕名前来看一看小灰瓣蹼鹬,小家伙一下子成了全京城的“明星鸟”。大家也纷纷调侃到:这只小灰瓣蹼鹬很有“明星”气质,它悠闲自得的在水中觅食,有时候上午太阳初升的时候,梳理羽毛,看上去就像专门为大家“表演”一样。
然而可能正是因为它的“心大”,几天后,一大早去拍鸟的老师们找不到小灰瓣蹼鹬了,大家纷纷猜测它是不是补充好食物,开始向越冬地进发了?然而群里上传了现场鸟友们在河岸边发现的散落的羽毛,有朋友判断,这应该是小灰瓣蹼鹬的,应该是在夜间被附近的肉食动物吃掉了。
小灰瓣蹼鹬的残骸(拍摄 by 爱鸟人士)
七、尊重自然法则
小灰瓣蹼鹬的“离奇失踪”引发了众多鸟友的讨论,大家像在破案一样纷纷猜测到底是什么动物在夜里偷袭了它;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些残骸羽毛不一定是小灰瓣蹼鹬的,可能这个小家伙已经飞向南方了。然而这只小鸟为什么会孤零零的飞来北京呢?比较可能的原因是沙河的这只小灰瓣蹼鹬是一只迷鸟,它在迁徙过程中和同伴们走散了,找不到了方向,最终来到了沙河补充食物和体力,以便之后继续赶路。有可能是京城的气候条件和沙河水域丰富的食物吸引了它,让它在这里安心的修整了好几天。
对于任何一只鸟类而言,每一次迁徙都是一个凶多吉少的旅途。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鸟死在迁徙的途中。迁徙是每一只候鸟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方式,同时也是大自然对这些生命物竞天择的筛选,唯有强者能够生存。
我想我们能做的应该对任何一个微小的生命致以最高的敬意。通过观鸟、拍鸟、鸟调等活动,我们看到的不该仅仅是这些鸟类美丽的羽毛和姿态,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些生命的顽强与伟大,以及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夕阳下,一群候鸟飞过密云水库(拍摄 by 为民)
飞过官厅水库的候鸟(拍摄 by 为民)
作者:北爸
排版:王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