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带货行业里,主播薪资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新人主播关心“一场直播能赚多少”,成熟主播纠结“业绩达标了,为啥到手钱没涨”,团队管理者则头疼“怎么算薪资才能既公平又能留住人”。其实,拨开“GMV多少”“成交多少单”的表象,决定主播最终收入的关键,往往藏在“退款”这两个字里。
主播薪资的“水分”,多来自退款
现在多数团队给主播算薪资,要么按成交订单金额抽成,要么按成交订单数算提成。但实际跑下来就会发现,这种算法很容易出问题。
比如主播A一场直播卖了10万成交金额,按3%抽成能拿3000元。但播完一周,有3万金额的订单退了款——这时候问题来了:已经算给主播的提成,要不要扣回去?扣多少?如果不扣,团队等于为“无效成交”付了钱;扣了,主播觉得自己白忙活,容易产生矛盾。
更常见的情况是“虚假GMV”。有的主播为了冲业绩,用“不买就亏”“限时秒杀”等话术逼单,看起来成交数据很漂亮,但用户冷静后很容易退款。这种情况下,主播的“高业绩”其实是泡沫,按成交金额算薪资,不仅团队亏了成本,还可能让真正踏实带货的主播觉得不公平。
说到底,主播的真实贡献,不该只看“卖出去多少”,更得看“最终留下多少”。这里的“留下多少”,就是扣除退款后的有效金额——这才是核算薪资最该参考的核心数据。
想让薪资算法服众,得抓住两个关键点
一是得搞清楚“谁的责任导致退款”。同样是退款,有的是商品质量问题,不该算在主播头上;但如果是主播讲解时夸大功效、隐瞒限制条件,导致用户收到货后不满意退款,那主播就得承担相应责任。
这时候就需要细化数据:哪些主播的退款订单数多?他们的退款订单金额占成交金额的比例是多少?通过这些数据,能快速定位出需要优化话术或商品讲解能力的主播。比如主播B的成交订单数不少,但退款订单占比高达20%,明显高于团队平均的8%,那就要针对性培训,帮他减少因讲解问题导致的退款——这不仅能提升团队整体的有效收入,也能让主播的薪资更稳定。
二是得让薪资和“净贡献”挂钩。简单说就是“有效金额=成交金额-退款金额”,主播的薪资直接和这个有效金额挂钩。比如主播C当月成交金额20万,退款金额5万,有效金额15万,按约定比例抽成,既不会让团队为退款买单,也能让主播清楚知道“只有真正留住的订单,才是自己的收入”。
这种算法的好处很明显:主播会更在意选品质量、讲解准确性,甚至会主动配合售后处理,因为他们知道,减少退款就是在增加自己的收入。团队管理也更简单,不用再为“退款要不要扣提成”扯皮,数据说话,公平透明。
做好这件事,薪资核算能省一半力
不过,要做到上面这两点,前提是能精准统计每个主播的成交订单数、退款订单数、成交金额、退款金额。如果全靠人工对账,不仅耗时,还容易出错——尤其是多主播、多平台(抖店、联盟都做)、多场次直播的团队,数据量大到根本算不过来。
这时候,用对工具就很重要。像飞瓜智投的主播退款统计功能,就能直接统计每位主播的这些核心数据:成交了多少单、退了多少单,成交金额多少、退款金额多少,最终的有效金额是多少,都能实时追踪。而且不管是按直播间维度统计,还是按自然日维度统计,数据都能精准呈现。
有了这些数据,团队能快速算出主播的净贡献值,薪资核算有了明确依据;主播也能清楚看到自己的退款情况,知道该从哪些地方改进。说到底,合理的薪资算法,既要让主播有动力,也要让团队不吃亏——而精准的退款数据,正是实现这一点的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