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收入都养你了!没想到30年前你是这样的固定电话…

大半年收入都养你了!没想到30年前你是这样的固定电话…

今天,有什么事会花费你大半年的收入?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你知道吗?在30多年前电话初装费=当年深圳年均工资的57.1%

what?固定电话?你有多久没碰了?

@70后 @60后 @50后…当年你与电话之间酸甜苦辣的故事是否还能记得起?

从古老的飞鸽传书到电报机,从有线电话到大哥大,再到现在连接互联网的智能手机,亘古至今,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未停止。而在深圳,也有这么一段通信往事深藏在许多人的记忆里——

1986年8月,深圳特区内电话初装费上调,居民标准为1400元。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当年深圳职工人均工资收入为2452元。电话初装费相当于当年深圳年均工资的57.1%!

“送单”报喜的日子

“为什么电话初装费交了一年多,深大电话公司还没有给装电话?”“我们这里能不能公开放号?”“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装一部固定电话对于许多深圳家庭而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花上千块钱不说,通常也要排队等个一年半载,但在那个时候,仍然有许多人对电话机心向往之。

“1980年代,装电话是最紧张的。”回忆起多年前来深工作的场景,老张(化名)感慨万千。51岁的老张是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的一名“老员工”,自1986年进入深大电话有限公司起,已在电信行业辗转了32年。

1980年的《深圳市电话号码薄》,号码是4位数。 (本报资料图片)

深大电话有限公司,对许多“老深圳”来说并不陌生。据刊物《大地》2001年记载,1983年11月28日,深大电话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挂牌成立。它是中国电信旗下第一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中外合作电信运营企业,中外合作股东分别是深圳电信发展公司和英国大东电报局。当时,公司仅有94名员工、2000万元注册资本以及2000门纵横制电话交换机等简单“行装”。在那个年代,这家公司给许多深圳人带去了装电话的希望。

初进公司,老张负责“送单”。那时在安装电话之前,用户都会先收到一张电话安装单据,在单上签字确认之后再前往电话公司缴交安装费用,而老张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通知单挨个送到用户手中。“那时候一般一天上百份,但是不固定,有时候多一点,有时候少一点。有时候几千份都有。”老张说,那时候深圳开发建设,大伙都想装电话,尤其是做生意的,公司里没有电话不行,所以电话的需求量很大。“看到这个单的时候他们都会很高兴,递烟、送茶,很热情的。”回忆起当年送单的场景,老张言语间掩不住满满的成就感。

装电话可能要排几年的队

这张通知单承载的喜悦,是现在许多年轻人难以理解的,毕竟安装电话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过去,一部电话机凝聚的是人们好几个月的积蓄,和望眼欲穿的等候。

“当时没有线路装不到,必须排队,可能要排几年才能装得到。”老张还记得,当年深圳电话线路有限,有的距离太远,要拉线路1000多米,有的还要横跨马路。

1989年11月,《深圳特区报》曾针对群众反映的装电话难问题采访了深大电话公司。根据公司的答复,到1989年10月止,1988年与深大电话公司签订了协议的18310个用户,还剩下2700多户未装上电话。这些迟迟未能装上电话的用户大多是因为基建、设备等问题。比如黄木岗、电信大厦等地区,由于交换机容量已满,也就是说没有号了,要等待扩容后才能放号装机,而扩容设备要到第二年年初和5月份才能提供服务;有片区需铺设的主干电缆要经过人民桥,但当时的人民桥正在大兴土木,不宜铺设电缆,因此凡在这条主干电缆区域内的用户,装电话也难。

深大电话有限公司(深圳电信供图)

初装费花掉几个月的积蓄

除了等候,电话初装费是摆在深圳人面前的另一道难题。新华网2001年的报道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迅速发展电信事业,但直到1978年——中国第一部电话出现近一个世纪之后,全国电话普及率仍仅为0.38%,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还只是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

为缓解电信建设资金不足矛盾,解决老百姓打电话难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征收电话初装费、电话附加费等政府性基金项目,专项用于电信建设,以改变中国电信落后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话初装费也是国家对收入分配的一种调节。向最先消费电话的群体收一定的费用,有助于尽快完善中国的电信网络,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享受到电信服务,符合既不吃“大锅饭”,又要共同富裕的分配原则。

“初装电话最早一批是800多块钱,后来第二批调到了1400多块钱。”老张回忆称。根据《深圳特区报》1986年8月16日报道,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自当年8月15日起,深圳特区市内电话初装费标准向上作调整。调整后市内电话初装费(包括普通电话单机费、装机费、手续费、分线箱至电话机放置点100米内的引线工料费)的收费标准是:凡属企业性质的单位及个体工商户(联户)每部为4000元;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党、政、军、警机关,人民团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医疗卫生单位)为2000元;中小学校(含中专)、幼儿院、托儿所、街道办事处、居(村)委、行政事业单位住宅为1000元;居民(包括华侨、港澳台胞、外籍人,但不包括外交机构和外交官员)为1400元。

老张依稀记得,当时普通百姓的最高工资才300块钱左右,普通员工很少安装电话。为什么装电话这么贵?老张解释说,主要是安装成本太高使然,“它要成本,要交换技术,当时很多交换机都是从国外进口,大多由外国人来操作,这些都需要不少钱。一段时间后,他们退出了,由我们自己的人来操作,交换机也逐渐转由国产的代替,再加上申请的客户减少,才有所好转。”

上世纪90年代,深圳设立了很多放号服务点,方便用户申装电话。(深圳电信供图)

从装电话难,

到中国“最互联网城市”

2000年5月,深圳市物价局调整深圳市固定电话初装费收费标准,对申请新装普通电话的用户,电话初装费调整为700元,住宅用户同一地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的从第二部起免收初装费。直至2001年7月1日起,根据国家规定,深圳取消电话初装费和移动电话入网费。这也意味着,收取了20年的电话初装费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当年,一条昂贵的电话线将深圳人与外界连结,今天,这种连结已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村”。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下,那个曾经让人们趋之若鹜的固定电话机如今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配角。而今年4月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显示,在“互联网+”指数总分排名上,广东省连续三年排名第一,而深圳更是以绝对优势占据国内城市榜首,深圳被称为中国“最互联网”城市。

“感觉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节奏太快了,没想到深圳发展得这么快。”老张感慨道。2004年,深大电话公司并入深圳电信,老张的工作岗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而那段因为一部电话来回奔波的日子,成为他结缘深圳30多年里的珍贵记忆。

晶报记者 陈雯莉

相关推荐

风暴盒子是什么?效果如何?使用技巧揭秘
365bet大陆网站

风暴盒子是什么?效果如何?使用技巧揭秘

📅 07-13 👁️ 5154
什么是费用性资产?多少资产开宾利?
365平台被黑不给出款怎么办

什么是费用性资产?多少资产开宾利?

📅 07-04 👁️ 2866
甚麼是諺語?
365bet大陆网站

甚麼是諺語?

📅 07-09 👁️ 3251